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58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49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57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86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4篇
冶金工业   1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指导下,上海借助土地综合整治平台积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结合,在郊野地区①构建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并通过集建区内外的管理联动,使郊野地区规划在纵向、横向上实现全覆盖和“三化”管理②,是上海规划和土地工作的一次创新,也是实现城乡统筹目标的途径之一。在阐明当前郊野地区规划编制主要问题和必要性基础上,介绍郊野地区规划体系、区县土地整治规划、郊野单元规划、郊野公园规划4个方面创新性探索成果,并提出“3个转变”的规划思考。  相似文献   
5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sidential mobility of China’s rural–urban migrants in light of evidence from Yangzhou, a medium-sized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orced moves induced by demolition-led redevelopment, these outcome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voluntary moves. The evaluation is specifically concerned with dwelling attributes and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Dwelling attributes consist of tenure and housing facilities, while commuting distance, distance to the city centre and the length of a child’s trip to school comprise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Logistic regression of data from a 2012–2013 survey shows that a voluntary relocation and the intention to move prior to notification of intended demolition are likely to result in positive outcomes. The migrants’ relocation strategy involves making a trade-off between better dwelling attributes and a better location. When housing improvement is their major concern, they tend to move to peripheral areas. However, it seems that children’s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re being factored into the trade-off. In that case, migrants purchase an apartment in a specific school district or at least move closer to it. For the sake of their children, they relegate other motives to second place.  相似文献   
53.
民宿产业被视为乡村振兴与活化的 主要有效途径之一。以16个莫干山民宿为典 型样本,梳理浙江民宿的现状特征。进而, 提出民宿“乡村性”的营建概念,并且对“乡 村性”的内涵进行系统解析。结合浙江、台湾 地区优秀项目实践案例,归纳与评价营建“乡 村性”民宿的关键要素,详细阐述乡村性民宿 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4.
当前,现代乡村规划建设大多注重 以现代技术和理念塑造现代生活环境,对于 历史脉搏的挖掘与继承多有忽视,造成历史 文脉和地方特色延续的断代。研究以湘南地 区为例,尝试引入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与 现代乡村规划相结合,在宏观规划和微观建 筑两个层面十二项指标挖掘并集成景观基因 图谱,探求其在现代规划中的指导应用,得出 “因子整合—可行性筛选—科学性变异—移 植结合”的基本应用思路,提出对规划选址、 居民点规划、空间规划、景观规划和建筑平 面设计、立面设计、构件材质设计等七大要素 的应用机制,以解决湘南村庄规划建设过程 中出现的空间环境失调和地方特色缺失等问 题,为现代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5.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农村实施了土地整理、农村住区空间环境和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等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它对改良农业结构,对原有农村采矿土地的修复和生态重建,对保障基础设簏和公共事业用地,以及对加强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对我国当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具有重要启示:应进一步注重农村住区土地使用的合理配置,注重农村住区的整体景观品质与生态环境质量相结合,注重农村住区物质空间环境整体结构的完菩与提升,注重既有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环境的再利用和功能提升,并注重农村住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适用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6.
Abstract

Housing development in rural localities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visible and contested indicators of landscape change, as many European rural landscapes that are regulated by weak planning regimes are transformed by incremental suburbanisation. However, scant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understanding stakeholder percep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landscape change and preferences towards accommodating new housing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among stakeholder groups. We address this deficit by drawing on a series of stakeholder focus groups undertaken in Ireland addressing: 1) stakeholder perceptions of landscape change and 2) attitudes towards future change scenarios based on digitally manipulated images of landscape change. The focus group analysis suggests a nuanced interpretation among rural residents of the impact of accommodating housing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in balancing local demand for rural housing with preferences for maintaining a sense of ‘rural character’; however, there were variations across rural space dependant on the extent of development experienced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57.
从二元到三元:城乡统筹视角下的都市区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都市区化的进程中,固化的城乡二元制度与城市化的双向路径,塑造出我国大都市区城乡空间的三元格局。本文认为,独立于城乡二元异质空间的都市边缘区,是仍将长期存在的城乡过渡地域,必然扮演着统筹大都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角色。然而,始终延续的城乡二元思维、二元制度乃至二元规划,导致了都市边缘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基于此,本文在厘清都市边缘区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试图探索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治理策略,使其成为积极健康且独具价值的城乡协调地域。  相似文献   
58.
樊海强 《华中建筑》2014,(4):162-165
城乡规划学调整为国家一级学科,使城乡规划教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也引起学术界关于城乡规划教育讨论的热潮。该文分析了中国城乡规划教育多元化的现状,研究了基于建筑、园林、地理学科平台的城乡规划教育的特点。通过借鉴欧美城乡规划教育发展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社会实践,提出了城乡规划教育改革的趋向,认为城乡规划教育发展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专长"的人才为目标,并针对培养目标,提出了"宽基础+重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9.
贺文敏  王军 《华中建筑》2014,(1):146-149
陕北山地地区是我国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于陕北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陕北山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对陕北山地地区乡村聚落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之亦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乡村的产业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第三产业、景观、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亦带来了乡村聚落的更新与重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北山地地区的乡村如何营建并适应新条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山区高环境空间异质性对于生物多样 性维持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乡村 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生态振兴是山区乡 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生物多样性保育与 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途径。西 南武陵山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丰富而 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为武陵山区乡村生态振兴奠 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 石柱县桥头镇为例,基于其“林—草—湿”一体 化的优良生态本底和丰富独特的山地生物多样 性资源,针对山区立体环境特征、生态资源禀赋 和生物多样性现状,在探讨其山地生物多样性 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乡村生态振兴目标、策略及模式,为山地区域从多空间维度、多时空尺度、多产业层次实现乡村生态 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